中國的那句老話“衣錦還鄉(xiāng)”表達了這樣一種現象:用外在的可見的“符號”來展示自己的成功。功成名就之后,確保別人注意到你的成就并加以贊賞是很重要的。
然而,中國傳統(tǒng)的價值觀又不主張過分招搖,尤其恐懼張揚的行為或奢華的消費給自己招惹來麻煩,甚至是殺身之禍(槍打出頭鳥啊)。
那為什么中國人還是要想盡辦法購買各種各樣昂貴的奢侈品?除了經濟和文化的因素之外,我們感覺還有其他一些因素,為中國奢侈品市場的發(fā)展提供了動力。
“是的,我做到了!”
在中國,雄心壯志幾乎無處不在,人人都夢想著成功,并為此而努力奮斗。相比其他更多以等級、出身或背景來區(qū)分彼此的社會,中國較為扁平的社會結構,加上“所有富翁都是新晉暴富者”的現狀,使所有人在追求成功的路上處于比較對等的地位。信息源:免費招聘網_www.rcxx.com_淘才招聘網
沒有了“背景”等因素,你除了用“新財富”買到成就的象征物外,沒有太多的其他方式來展示你的成功,奢侈品便很容易成為張顯某種成功里程碑的符號或標記。
價格標桿的缺失信息源:免費人才網_www.rcxx.com_淘才招聘網
dan ariely在他的《可預見的非理性》一書中談到了“任意連續(xù)性(arbitrarycoherence)”的概念,說的是我們往往根據某些標桿或標準來估計商品和服務的價值,盡管它們有時可能是非常隨意和離譜的。
在印度這樣經濟同樣飛速發(fā)展但消費并未中斷的國家,人們從小就接觸、使用那些低價但質量還過得去的產品和服務。這些長期以來逐步形成的標桿,讓印度人比較難接受奢侈品的高價格。
而在中國,對優(yōu)質產品的消費曾中斷過很長一段的時間,很多人對一個質量很好的手提袋、一塊質量很好的手表或一輛質量很好的汽車應該值多少錢,沒有比對的標桿。這使得他們更容易接受奢侈品的高價格。
好的就是貴的
在現代中國,品牌化以及優(yōu)質商品的供應史相當短。過去20中,中國人漸漸發(fā)現,用錢可以買到質量更好的產品和服務,自然就預期昂貴的奢侈品應當具備與其價格相符的價值。
在中國人眼中,那些購買奢侈品的人都是有著良好品味、想要享受生活的成功人士。他們愿意花錢購買的“質量”不僅僅是獨享、獨特,還體現了他們更為簡單的追求:高質量和高耐用性。
這對奢侈品生產商的意義在于:確保自身產品的高品質和精湛工藝,與為產品營造一個奢華尊貴的形象同等重要。
在中國,沒有反面勢利眼(對高級物品橫加挑剔,以證明自己并非勢利眼),也沒有“富甲三代的人”來藐視“新富豪階層”的顯擺。而在發(fā)達市場,這些人把“新富豪階層”看做是浪費金錢和膚淺的一群人。事實上,穿著休閑以及使用價格適中的產品是更時髦的做法。這種情感限制了奢侈品在發(fā)達市場的發(fā)展。但在中國,所有的富翁都是新晉暴富者,誰會藐視誰?
細分市場的驅動力
奢侈與身份地位密不可分。購買奢侈品的一個主要動機是展現自己的身份地位。這是中國奢侈品市場剛起步時的關鍵驅動因素。然而,隨著時間的推移,消費者的需求不斷發(fā)展變化,好幾個不同的細分市場形成了。出處: 中國企業(yè)管理網
信息源:免費發(fā)布招聘信息_www.rcxx.com_免費招聘網